甚麼是取咀嚼肌手術? 咀嚼肌咬肌取出手術介紹
造成臉型大小的原因有很多種,其中一種就是咀嚼肌發達的人,這種狀況的臉型外觀上看起來都會比較方一點,只要稍微臃腫一點就更容易讓臉型看起來肉肉的,雖然這種狀況可以藉由施打肉毒桿菌來改善咀嚼肌發達的問題,但是久了其實還是會產生抗藥性,只要效果減弱,就需要靠手術的方式來協助了。
取咀嚼肌手術、咀嚼肌取出術手術方式
取出咀嚼肌手術的方式,從口內開一個小切口從中將肥厚的咀嚼肌組織切除,傷口隱痕,外表上不會有傷口,效果上也很明顯,但是要注意的是取出的組織不能過量,一但過量就會產生臉部凹陷的問題。
術後約莫3個月的肌肉會開始產生重建性萎縮,6個月左右狀況會穩定,取出的咀嚼肌組織量不能超過咀嚼肌厚度的1/3,通常病患會合併下顎削骨手術一併手術。
取咀嚼肌手術術前術後注意事項
1.術後7天拆線,拆線後可軟毛牙刷輕輕刷牙。
2.術後注意加壓包紮,利於傷口的恢復和消腫。
3.術後恢復1-3個月內不得做臉部美容按摩以及用泳手搓揉手術位置。
4.手術後前兩天吃流質食物,一個月內盡量防止需要用力咬的東西,進食後要漱口保持口腔清潔。
5.禁止使用補品、藥品,如人參、阿斯匹林、活血藥、減肥藥、調經藥等,會促使血液循環加快、下降凝血機制,影響創傷癒合的。
肥厚咀嚼肌的形成?如何改善?
臉部的外貌常常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自信和他人的第一印象,特別是對女性而言,追求小V臉和尖下巴的美學標準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流行。這樣的臉型不僅讓五官看起來更加立體,也提升了整體的美感。而咀嚼肌肥厚的問題,更是直接影響了臉部外觀,對於許多人來說,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,因此,肉毒咀嚼肌便成為了目前醫美領域最受歡迎的選擇。
咀嚼肌肥厚的原因?
咀嚼肌肥厚的原因很多,但飲食習慣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。除了咀嚼過硬的食物外,像檳榔、口香糖、甘蔗等需要長時間咀嚼的食物也會導致肌肉過度使用,進而使咀嚼肌增大,造成臉型輪廓的改變。另外,咀嚼肌的肥大也與遺傳因素有關,有些人天生咀嚼肌較為發達,這通常表現為下頷角較寬,或者有明顯的顳顎關節症狀,這也是為什麼有一些家庭成員間有類似咬肌肥厚的情況。
許多人會選擇注射肉毒桿菌來縮小咀嚼肌,達到瘦臉效果。然而,無論注射的方式、頻率或劑量如何,肉毒桿菌的效果並不會永久持久。一旦停止注射,藥效會逐漸消失,且進食過程中的咀嚼運動會重新鍛鍊咬肌,導致肌肉的強度回升。隨著時間推移,咬肌會再次變厚,因此需要持續注射以維持效果。面對這種情況,許多人選擇進行手術,儘管單純去除咬肌的手術並不常見。在臨床上,若咬肌過度發達,通常會在去除下頜角的同時,部分切除咬肌。
如何判斷自己咀嚼肌是否肥厚
要確定自己是否存在咀嚼肌肥厚問題,首先可以觀察自己的臉部外觀。若你的臉型偏方形,即通常所謂的「四方臉」,那麼你可能有咀嚼肌肥大的現象。為了進一步檢查,可以在閉口咬牙的狀態下,用手指觸摸下頜角位置,感覺咀嚼肌是否明顯增厚。若在咬牙的同時,能夠明顯感覺到咬肌的收縮範圍擴大,且咬肌變得更加明顯,那麼就有可能存在咀嚼肌肥大的問題。此外,也需要檢查下頜角是否肥大或外翻,這是咀嚼肌發達的典型症狀之一。
咀嚼肌位置在哪裡?
咀嚼肌位於臉頰的下方,橫跨下頷骨與上方的顳骨、上頷骨、顴骨和蝶骨之間。這些肌肉負責協調顳下頷關節的運動,幫助在咀嚼過程中提升下頜骨並協助閉口。簡單來說,咀嚼肌就是我們臉部用來咀嚼和吞嚥食物的主要肌肉群。
咀嚼肌包括四大主要肌肉:咬肌、顳肌、翼內肌和翼外肌。這些肌肉共同合作,通過收縮和牽引下頜骨進行各種咀嚼運動,包括上下、左右、前後的移動,幫助我們有效地磨碎食物,準備消化。每個肌肉的作用不同,其中咬肌負責在咀嚼時提起下頜骨;顳肌則主要負責向後上提下頜骨並拉下頜骨向後;翼外肌有助於前拉下頜骨或單側收縮牽引下頜骨;而翼內肌則負責提升下頜骨並協助單側收縮來牽引下頜骨。
容易出現咬肌肥厚的族群
1.中國、日本等東亞國家
2.常吃硬性、難咀嚼的食物
3.患有磨牙症
4.家族中有咬肌肥大患者
5.患有三叉神經痛
6.有牙齒缺失等口腔問題
7.牙齒咬合關係紊亂
如何改善咀嚼肌肥厚
取咀嚼肌手術
咀嚼肌切除手術通常與下頜角骨手術一起進行,單取咀嚼肌手術,適用於單純性咬肌肥大患者、咬肌良性肥大患者,手術是通過口腔內的小切口進行,切除過多增生的咀嚼肌,讓其恢復到正常大小。切除的咬肌量會根據術前檢查結果來確定,一般來說,不會超過咀嚼肌厚度的三分之一。如果一次性切除過多咬肌,可能會導致手術出血增加、術後腫脹加劇、恢復時間延長,並可能對正常的咬合功能產生影響,甚至出現臉頰局部凹陷的情況。因此,手術時需要謹慎控制切除量。
微創咀嚼肌手術
微創咀嚼肌手術新技術能刺激咀嚼肌,幫助肌肉放鬆重塑,改善咬肌的大小。與傳統的咀嚼肌切除手術相比,具有明顯的優勢,風險較低,不留下疤痕。在治療過程中不會對肌肉或周圍組織造成永久性損害,而且治療後的恢復期短,患者可以立即恢復日常活動,無需擔心術後疼痛或長時間恢復過程。
肉毒桿菌素注射
肉毒桿菌素能夠阻止神經與肌肉之間的乙醯膽鹼訊號傳遞,使肌肉無法正常收縮。對於臉部兩側的咀嚼肌來說,這樣的作用會導致其張力和活動力減弱,使得咀嚼肌放鬆並縮小,有助於改善咀嚼肌肥大、下顎線鬆弛,國字臉和嬰兒肥等問題。
物理方式按摩
按摩可以放鬆緊繃的咀嚼肌,對於因壓力或不良咬合習慣造成的肌肉緊張有顯著效果。按摩能促進血液循環,幫助肌肉放鬆,使咀嚼肌的外觀變得較為柔和,讓臉型視覺上看起來「變小」。然而,僅僅依賴按摩來減少咀嚼肌的體積可能效果有限。
咀嚼肌按摩:關節按揉顴骨
右手握拳,使用右拳頭關節處按壓顴骨,並分為二段,採前後移動方式進行按摩,每段各做3次,約30秒。同時,左手掌需輕扶左臉頰,以支撐右臉按摩時的力道,才不會導致按摩時脖子越來越傾斜喔!記得按摩前要先使用油類保養品及乳液,以免傷拉扯到肌膚。
咀嚼肌按摩動作:關節按壓咀嚼肌
一樣採握拳姿勢,運用關節處按壓咀嚼肌,一樣分為前後二段,每段各做3次,約30秒。
咀嚼肌按摩動作:以畫圈方式按壓臉
依舊以手握拳姿勢,但這次是以大範圍從顴骨到咀嚼肌以打圈方式按摩三次,共做兩遍,但一定要記得,打圈按摩時,不要往前,會容易讓臉部下垂,要往後打圈方式喔!
咀嚼肌按摩動作:臉部排毒
最後,將雙手十指交扣,用手指關節處,沿著顴骨下的臉頰推至耳朵,然後拉向鎖骨下方,幫助臉部淋巴排毒,做30秒。記得左右都需要按摩喔!
飲食習慣的改變
減少咀嚼硬食物和咀嚼時間過長的食物,能夠有效降低咀嚼肌的運作頻率。例如,選擇較軟的食物,減少食用檳榔、口香糖和甘蔗等食物,能夠減少肌肉的負擔,使咀嚼肌放鬆。
改善睡眠和減少壓力
壓力過大或習慣性咬牙都可能導致咀嚼肌的過度使用;在睡眠方面,睡前放鬆心情,舒緩壓力,儘量不要吃東西,減少腸胃的蠕動。不要下意識或習慣性做出咬牙的動作。工作時避免咀嚼口香糖、檳榔等食物。除此之外,出現牙齒缺失等口腔問題儘早治療,避免繼發咬肌肥大。放鬆心情,不要總是處於精神緊張的狀態,避免產生夜間磨牙或習慣性咬牙的症狀,繼發咬肌肥大。硬食物,
肉毒注射V.S 微創咀嚼肌手術 改善咀嚼肌
肉毒桿菌素的原理是透過抑制肌肉的神經訊號傳遞,讓肌肉無法正常收縮,進而達到瘦小臉的效果。然而,肉毒桿菌的效果並非永久性,患者需要定期注射來維持。隨著注射的頻率增加,費用也會不斷累積,而長期使用可能會導致抗藥性出現,降低效果。此外,停止注射後,藥效會逐漸消退,咀嚼動作會再次刺激肌肉,導致咬肌的體積再次回升。相比之下,微創咀嚼肌手術則提供了一種非侵入性且持久的改善方式。於咀嚼肌的深層肌肉,促使肌肉放鬆並進行重塑。與肉毒桿菌注射不同,不需要反覆進行,並且一次治療就能達到約80%的手術效果,效果立即顯現,無需恢復期,患者可以在治療後立即恢復正常生活,且不會對肌肉或周圍組織造成永久性損傷,也不需要擔心抗藥性問題。
【療程效果會因個人體質不同而有所差異】
最佳瀏覽模式:解析度1024x768或以上,瀏覽器建議使用IE7.0或FireFox3.0以上版本
Copyright © 2017 教主整形外科診所 All Rights Reserved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,勿任意轉載,違者依法必究。
台北諮詢專線:02-2368-2000 | 診所地址: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6號5樓
台中諮詢專線:04-2322-2210 | 診所地址:台中市西屯區大隆路168號2樓
LINE ID / bishop_taichung | 微信ID / bishop_taichung
本診所網站內所有案例皆與病患簽署同意書,徵求病患同意後在網站內供網友作為療程參考;另外,網站中所有使用手術項目或任何醫學美容療程項目之名詞,為業界或媒體及網路經常引用或已成常態之名詞,若察覺名詞有疑慮或有任何問題,請向本診所留言系統或致電本診所告知,非常感謝您的指教,若有不恰當或違反醫療法規之內容,本診所院即刻修正刪除,敬請見諒。
【提醒】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公告:「『美容醫學』一般係指由專業醫師透過醫學技術,如:手術、藥物、醫療器械、生物科技材料等,執行具侵入性或低侵入性醫療技術來改善身體外觀,而『非以治療疾病為主要目的』」。本宣傳由合格醫師透過醫學技術執行具低侵入性醫療技術來「改善」身體外觀,依據行政院衛生福利部衛署醫字0990262180號、衛部醫字第1031662939號辦理,屬於仿單核准適應症外的使用(Off-label use),醫師應確實告知使用原因及可能造成的風險,並取得其同意始得使用;有關適應症、禁忌症等副作用等問題,醫師將依個案說明。
本網站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其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,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,進入醫療機構之網址(域)直接點閱者,不在此限。
風險提示:任何手術皆有風險,請謹慎評估!new